如果出现文字缺失,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/退出阅读模式
此外无论是贩夫走卒还是旧院里的窑姐儿,闲谈时讨论的都是人格平等,士农工商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,甚至籍从业者人格也平等。
民间正在逐渐形成一种舆论氛围,要求取消对籍的歧视。
说到这一点,始作俑者还是崇祯,因为崇祯取消了匠户籍的迁徙限制,在阶层固化这道坚固的大堤之上破开了一个小口子。
当年朱元章可是花了不少的力气,才把士农工商的阶级给固定了下来,从此农户的儿女就只能是农户,军户的儿女就只能是军户,
籍的儿女就只能是
籍,只有士民的儿女才有资格通过科举考试改变自身的阶级。
但是现在这道阶级固化的大堤已经被崇祯撬开了一道口子。
然后发展到了现在,就逐渐有了溃堤之势,民间舆论逐渐有了要求废止士农工商的阶级划分,更进一步提出凡有大明户籍,则无论士农工商又或者
籍,皆享有同等权力,子女皆可参加科举考试皆有资格出仕为官。
旧院的窑姐甚至喊出了男女平等,要求女子享受男子一样权力。
这些窑姐中,柳如是、董小宛和寇白门这三个秦淮名是先锋,而已经由名
摇身一变成为当朝女将军的李香君则成了榜样。
总之,大明已经处于思想大解放的前夜。
对此,像黄道周这样的理学大家显得忧心忡忡,叹世风
下、人心不古,但是像张慎言这样思想开明的官员却是深受鼓舞,张慎言甚至还专门在皇明时报发表文章,扬言大明正在开创新学之先河,不久之后即将
来空前之盛世。
总之,现在的江南士林思想层面是极其活跃的。
崇祯采取的则是冷眼旁观的姿态,既没有刻意打程朱理学,也没有公然拉偏架去帮衬
明心学,因为
明心学如果连程朱理学都打不过,都不能将江南百姓从程朱理学的
锢中解放出来,那就更加不可能扛得住西方文化的侵袭。
只有从战场上拼杀出来的战士,才能有战斗力。
“臣等参见圣上。”路振飞跟黄道周等四人走到崇祯跟前长身作揖。
“哎呀,四位阁老到了。”崇祯连忙放下手中铁锤,起身说,“还请四位阁老到前方草厅稍候片刻,朕稍后就过去。”
路振飞、张慎言和孟兆祥便真的去了前方的草厅。
但是黄道周走到一半之后借口如厕又折返了回来,来到正在洗脸的崇祯面前劝谏:“圣上,老臣有一言,不吐不快。”
黄道周这一开腔,崇祯就知道他想说什么。
不过崇祯还是耐着子说:“黄阁老想要与朕说什么呀?”
黄道周一正脸肃然说道:“礼者,所以固国家,定社稷,使君无失其民者也。主主臣臣,礼之正也;威德在君,礼之分也;尊卑大小强弱有位,礼之数也。是故陛下属实不该混迹于工匠黔首之中,此有失人君之礼。”
崇祯脸当即垮下来:“黄阁老此言朕不敢苛同。故礼,国有饥人,人主不飧;国有冻人,人主不裘。报囚之
,人主不举乐。今京师沦陷,黄河以北尽没建奴铁蹄之下,华夏数千万黎庶正翘首企盼王师北上以解救之,当此非常时期,朕身为一国之君,自当时时刻刻处处以光复我大明故土为念,事必亲躬亲为又有何不可耶?”
黄道周顿时哑口无言,原本他还想劝谏崇祯不要跟工匠籍混在一起,可崇祯却反驳说朕这么做是为了光复故土,面对这个最大的政治正确,黄道周也无从反驳,因为他再反驳就是反对北伐这个政治正确。
总不能直接说那咱就不北伐了是吧。
当然了,黄道周内心真是这么想的。
这也是很大一部分理学中人的想法。
打打杀杀有什么好?保有江南半壁其实更加清净。
不过通过这件事情,崇祯对理学的观就更负面。
理学属实有些过了,真是什么都要管,吃饭要管,走路要管,甚至于怎么笑也要给你定下一个规矩,这不扯么?
哪来这么多破规矩?
吃个饭快子摆左边或者右边也有讲究,咋就这闲?
1.覆雨邪情(易天下)
5453人在看2.苏婧在留学中堕落(luoridexia)
6426人在看3.陪读母亲的事(玉子丰)
8165人在看4.塾女的悲哀(郁金香)
8860人在看5.傀儡皇帝(后宫猎艳)(野狼之吻)
6817人在看6.成为性奴的妈妈(少师)
3375人在看7.太阳黑子翻译作品集(太阳黑子)
4043人在看8.女友小叶(暴露调教)(hurricane0(翼风))
16503人在看9.堕落天使之恋母不归路(不详)
7668人在看10.黑暗同人系列之二极品家丁(全)(不空)
7226人在看11.逆天邪神同人番外(萝莉爱大的)
5759人在看12.[穿越重生]豪门霸总想宠我[穿书]【完结】(郎二宝)
2994人在看13.九州仙子录(不详)
13438人在看14.我的大奶女友小依(第一部)前男友序曲(agal)
6065人在看15.神雕幻淫记(神雕乱淫记)(xuan820915)
4953人在看16.妈妈被极限调教(第二人称绿母)(Wakaka123)
4642人在看17.花溪村的留守女人们(色不得大师)
4325人在看18.关于我穿越到原神并将心中阴暗想法一一实现这件事(xslr12138)
22309人在看19.神无限风流(我的邪恶美女后宫)(希哥)
3752人在看20.都市绿帽神医(lanhun)
9702人在看本站所有小说为转载作品,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,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