用户 | 搜小说

宋史 卷一百五十九(1/2)

脱脱、阿魯圖等/ 著
 加入书签  我的书架  自动滚屏

如果出现文字缺失,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/退出阅读模式

王信汪大猷袁燮吳柔勝遊仲鴻李祥王介宋德之楊大全王信,字誠之,處州麗水人。既冠,入太學,登紹興三十年進士第,試中教官,授建康府學教授。丁父憂,服除,進所著《唐太宗論贊》及《負薪論》,孝宗覽之,嘉嘆不已,特循兩資,授太學博士。

時須次者例徙外,添差温州教授。郡飢疫,議遣官振救之,父老願得信任其事,守不以煩信,請益力,信聞之,欣然為行,遍至病者家,全活不可勝記。

差敕令所刪定官,法令有不合人情,自相牴牾,吏得以傅會出入者,悉釐正之。轉對,言:"敵情不可測,和議不可恃,今要當先為自備之策,以待可乘之機。"上以為是。又論:"太學正、錄掌規矩之官而員多,博士掌訓導之官而員少,請以正、錄兩員升為博士。"從之。論除官脞冗之敝,乞選監司而擇籍名,郡將代半歲乃注人。上親以其章授宰臣行。

權考功郎官。蜀人張公遷,初八年免銓,至是改秩,吏妄引言,復令柅之,信鈎考其故,吏怖服。有三蜀士實礙式,吏受賕為地,工部尚書趙雄,蜀人也,以屬信,信持弗聽,已而轉吏部閲審成牘,撫掌愧嘆,嗟不已,以聞於上。

,上謂尚書蔡洸曰:"考功得王信,銓曹遂清。"邏者私相語,指為神明。武臣給告不書年齒,磨轉蔭薦,肆為欺,不可控摶,為擿最者數事告宰相,付之大理獄。事連三衙,殿帥王友直鋭爭之,上審知其非,沮之曰:"考功所言,公事也,汝將何為?"獄具,皆伏辜。因請置籍,以柅後患。

授軍器少監,仍兼考功郎官。丁母憂,吏裒金殺牲禱神,願信服闋無再為考功。既起,知永州。入奏事,留為將作少監,復考功郎官,轉軍器少監兼右司郎官,升員外郎。四方有以疑獄來上者,信反覆披覽,常至夜分。

升左司員外郎,轉對,論士大夫趨向之敝:"居官者逃一時之責,而後之禍患有所不恤;獻言者求一時之合,而行之可否有所不計。集事者以趣辦為能,而不為本之慮;謀利者以羨餘為事,而不究源之實。持論尚刻薄,而浸失祖宗忠厚之意;革敝預煩碎,而不明國家寬大之體。因循玩習,恬不為怪。願酌古之道,當時之宜,示好惡於取捨之間,使天下靡然知鄉,而無復為目前苟且之徇。"又論:"朝廷有恤民之政,而州縣不能行恤民之實。近歲不登,陛下軫念元元,凡水旱州郡租賦,或蠲放,或倚閣住催。然倚閣住催之名可以並緣為擾,願明與減放。"又論豫備三説:收逃亡之卒,選忠順之官,嚴訓練之職。又言屯田利害。上皆納其説。

兼玉牒所檢討官、提領户部酒庫。久之,上諭信曰:"知朕意否?行用卿,慮書生不長於財賦,故以命卿,果能副朕所委。"為中書門下檢正諸房文字,遷太常少卿兼權中書舍人。假禮部尚書使於金,肄都亭,連中其的,金人駴曰:"尚書得非黑王相公子孫耶?"謂王德用也。信得米芾書法,金人寶之。歸言金人必衰之兆有四,在我當備之策有二,上首肯之。

太史奏仲秋月五星會於軫,信言:"休咎之徵,史策不同,然五星聚者有之,未聞七政共集也。分野在楚,願思所以順天而應之。"因條上七事。又言:"陛下即位之初,經營中原之志甚鋭,然功之所以未立者,正以所用之人不一。其人不一,故其論不一;其論不一,故其心不一。願豫求至當之論,使歸於一。鎖闈封駁,而右府所不下關中書,或斜封捷出,左於公論。統領官奴事內侍,坐謫遠州,幸蒙赦還而遽復故職。潛藩恩舊之隸徒,榷酤官而齒朝士。老校僥冀節鉞,詭計可得之,而奉稍恩典,與正不異。閣門多溢額祗候。妃嬪進封而冒指它姓為甥侄。既一一塗歸,有雖書讀而徐核其不當者,續爭救之。"上曰:"事有不可不問者,第言之,朕無有不為卿行者。"於是益抗志不回。

宦者甘昪既逐遠之矣,屬高宗崩,用治喪事,人莫敢言。昪俄提舉德壽宮,信亟執奏,舉朝皆悚。翰林學士洪邁適入,上語之曰:"王給事論甘昪事甚當。朕特白太上皇后,聖訓以為:"今一宮之事異於向時,非我老人所能任,小黃門空多,類不習事,獨昪可任責,分吾憂。渠今已歸,居室尚不能有,豈敢蹈故態。"以是駁疏不行。卿見王給事,可道此意。"信聞之乃止。

信遇事剛果,論奏不避權要,繇此人多嫉之,信亦力求去,提舉崇福宮。詔求言,信條十事以獻,其目曰:法戒輕變,令貴必行,寬州郡以養民力,修軍政以待機會,郡當分其緩急,縣當別其劇易嚴銅錢之,廣積聚之備,處歸附之人,收逃亡之卒。

起知湖州,信未涉州縣,據桉剖析,泉。擢集英殿修撰、知紹興府、浙東安撫使。奏免甫官錢十四萬、絹七萬匹、綿十萬五千兩、米二千萬斛。山陰境有犭英犭茶湖,四環皆田,歲苦潦,信創啓斗門,導停瀦注之海,築十一壩,化匯浸為上腴。民繪象以祠,更其名曰王公湖。築漁浦堤,民不舉子,買學田,立義冢,眾職修理。加煥章閣待制,徙知鄂州,改池州。

初,信扶其父喪歸自金陵,草屨徒行,雖疾風甚雨,弗避也,由是得寒濕疾。及聞孝宗遺詔,悲傷過甚,疾復作,至是浸劇,上章請老,以通議大夫致仕。有星隕於其居,光如炬,不及地數尺而散。數,信卒,遺訓其子以忠孝公廉。所著有《是齋集》行世。

汪大猷,字仲嘉,慶元府鄞縣人。紹興七年,以父恩補官,授衢州江山縣尉,曉暢吏事。登十五年進士第,授婺州金華縣丞,爭財者諭以長幼之禮,悦服而退。

李椿年行經界法,約束嚴甚,檄大猷覆視龍游縣,大猷請不實者得自陳,毋遽加罪。改建德,遷知崑山縣。丁父憂,免喪,差總領淮西、江東錢糧幹官,改幹辦行在諸司糧料院。

參知政事錢端禮宣諭淮東,闢幹辦公事,充參議官,遷大宗丞兼吏部郎官,又兼户部右曹。入對,言:"總核名實,責任臣下。因才而任,毋違所長,量能授官,毋拘品。"孝宗顧謂左右曰:"疏通詳雅而善議論,有用之才也。"除禮部員外郎。丞相洪适薦兼吏部侍郎,仍遷主管左選。

莊文太子初建東宮,兼太子左諭德、侍講,兩一講《孟子》,多寓規戒。太子嚐出龍大淵中所進侍燕樂章,諭宮僚同賦,大猷曰:"鄭、衞之音,近習為昌,非講讀官所當預。"白於太子而止。遷秘書少監,修《五朝會要》。金人來賀,假吏部尚書為接伴使。尋兼權刑部侍郎,又兼崇政殿説書,又兼給事中。

孝宗清燕,每訪政事,嘗曰:"朕每厭宦官女子之言,思與卿等款語,知朝政闕失,民情利病,苟有所聞,可極論之。"大猷遂陳耆長僱直隸經總制司,並緣法意使里正兼催科之役,厲民為甚。又論:"亭户未嘗煮鹽,居近場監,貸錢利,隱寄田產,害及編氓,宜取二等以上充役。"又論:"賜田勳戚,豪奪相先,陵轢州縣,惟當賜金,使自求之。"又論:"沒入貲產,止可行於強盜、贓吏,至於倉庫綱運之負陷者,惟當即其業收租以償,既足則給還,使復故業。"轉對,言捕酒之害,及居官者不得鑄銅為器。上嘉獎曰:"卿前後所言,皆今可行之事。"權刑部侍郎,升侍講,言:"有司率用新制,棄舊法,輕重舛牾,無所遵承,使舞文之吏時出,以售其,請明詔編纂。"書成上進,上大悦。

尚書周執羔韓元吉、樞密劉珙以強盜率不處死,無所懲艾,右司林慄謂:"太祖朝強盜贓滿三貫死,無首從,不問殺傷。景祐增五貫,固從寬。今設六項法,非手刃人,例奏裁黥配,何所懲艾,請從舊法,贓滿三貫者斬。"大猷曰:"此吾職也。"遂具奏曰:"強盜烏可恕,用舊法而痛懲之,固可也。天聖以來,益用中典,浸失之意。今所議六項法,犯者以法行之,非此而但取財,惟再犯者死,可謂寬嚴適中。若皆置之死地,未必能其為盜,盜知必死,將甘心於事主矣,望稍開其生路。"乃奏用六項法則死者十七人,用見行法則十四人,舊法百七十人俱死。遂從大猷議。

借吏部尚書為賀金國正旦使,至盱眙,得印榜雲:"強盜止用舊法,罷六項法。"還朝自劾求去,上聞之,復行六項法。

改權吏部侍郎兼權尚書。夜傳旨學士院,出唐沈既濟論選舉事,曰:"今有此敝,可行與否,詰旦當面對。"即奏:"事與今異,敝雖似之,言則難行。"上曰:"卿言甚明。"既郊,差充鹵簿使,以言去,授敷文閣待制、提舉太平興國宮。

起知泉州。毗舍嘗掠海濱居民,歲遣戍防之,勞費不貲。大猷作屋二百區,遣將留屯。久之,戍兵以真臘大買為毗舍犯境,大猷曰:"毗舍面目黑如漆,語言不通,此豈毗舍耶?"遂譴之。故事蕃商與人爭鬥,非傷折罪,皆以牛贖,大猷曰:"安有中國用島夷俗者,苟在吾境,當用吾法。"三佛齊請鑄銅瓦三萬,詔泉、廣二州守臣督造付之。大猷奏:"法,銅不下海。中國方銷銅,奈何為其所役?"卒不與。進敷文閣直學士,留知泉州。

逾年,提舉太平興國宮,改知隆興府、江西安撫使。以大暑討永新禾山寇,不利,自劾,降龍圖閣待制,落職,南康軍居住,提舉太平興國宮。復龍圖閣待制,提舉上清太平宮。復敷文閣待制,升學士。沒,贈二官。

大猷與丞相史浩同裏,又同年進士,未嘗附麗以幹進,浩深嘆美之。好周施,敍宗族外族為《興仁錄》,率鄉人為義莊二十餘畝以倡,眾皆欣勸。所著有《適齋稿》、《備忘》、《訓鑑》等書。

袁燮,字和叔,慶元府鄞縣人。生而端粹專靜,媪置盤水其前,玩視終,夜卧常醒然。少長,讀東都《黨錮傳》,慨然以名節自期。入太學,登進士第,調江陰尉。

浙西大飢,常平使羅點屬任振恤。燮命每保畫一圖,田疇、山水、道路悉載之,而以居民分佈其間,凡名數、治業悉書之。合保為都,合都為鄉,合鄉為縣,徵發、爭訟、追胥,披圖可立決,以此為荒政首。除沿海制屬。連丁家艱,寧宗即位,以太學正召。時朱熹諸儒相次去國,丞相趙汝愚罷,燮亦以論去,自是黨興矣。久之,為浙東帥幕、福建常平屬、沿海蔘議。

嘉定初,召主宗正簿、樞密院編修官,權考功郎官、太常丞、知江州,改提舉江西常平、權知隆興。召為都官郎官,遷司封。因對,言:"陛下即位之初,委任賢相,正士鱗集,而竊威權者從旁睨之。彭龜年逆知其必亂天下,顯言其,龜年以罪去,而權臣遂據,幾危社稷。陛下追思龜年,蓋嘗臨朝太息曰:"斯人猶在,必大用之。"固已深知龜年之忠矣。今正人端士不乏,願陛下常存此心,急聞剴切,崇獎樸直,一龜年雖沒,眾龜年繼進,天下何憂不治。"

"臣昨勸陛下勤於好問,而聖訓有曰:"問則明"。臣退與朝士言之,莫不稱善。而側聽十旬,陛下之端拱淵默猶昔也,臣竊惑焉。夫既知如是而明,則當知反是而暗。明則輝光旁燭,無所不通;暗則是非得失,懵然不辨矣。"遷國子司業、秘書少監,進祭酒、秘書監。延見諸生,必迪以反躬切己,忠信篤實,是為道本。聞者悚然有得,士氣益振。兼崇政殿説書,除禮部侍郎兼侍讀。時史彌遠主和,燮爭益力,台論劾燮,罷之,以寶文閣待制提舉鴻慶宮。起知温州,進直學士,奉祠以卒。

燮初入太學,陸九齡為學錄,同裏沈煥、楊簡、舒璘亦皆在學,以道義相切磨。後見,九齡之弟九淵發明本心之指,乃師事焉。每言人心與天地一本,思以得之,兢業以守之則與天地相似。學者稱之曰絜齋先生。後諡正獻。子甫自有傳。

吳柔勝,字勝之,宣州人。幼聽其父講伊、洛書,已知有持敬之學,不妄言笑。長遊郡泮,人皆憚其方嚴。登淳熙八年進士第,調都昌簿。丞相趙汝愚知其賢,差嘉興府學教授,將置之館閣,會汝愚去,御史湯碩劾柔勝嘗救荒浙右,擅放田租,為汝愚收人心,且主朱熹之學,不可為師儒官,自是閒居十餘年。

[章节报错] [推荐作品] [更多相关作品]
目录
肉便器 #綠帽(1) 母女花 #姐妹花 #無綠(1) 藥物(1) 偽娘(1) 好文筆 #女性視角 #破處(1) 小馬拉大車 #性奴(1) 快穿(1) 姐妹花 #NTL(1) 母女花 #調教(1) 全家桶 #NTR(1) 目前犯 #熟女(1) 女性視角 #墮落(1) 異世(1) 異國(3) 靈異(1) 好文筆 #監禁(1) 改造 #骨科(1) BE(1) 戀足(3) 異世界 #後宮(1)
大家正在读

本站所有小说为转载作品,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,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。

私藏小説網 | 
Copyright © 私藏小説網(2024) 版权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