用户 | 搜小说

新唐書 卷七十(2/2)

歐陽修、宋祁等/ 著
 加入书签  我的书架  自动滚屏

如果出现文字缺失,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/退出阅读模式

竇參,字時中,刑部尚書誕四世孫。學律令,為人矜嚴悻直,果於斷。以廕累為萬年尉。同舍當夕直者,聞親疾惶遽,參為代之。會失囚,京兆按直簿劾其人,參曰:“彼以不及謁而往,參當坐。”乃貶江夏尉,人皆義之。遷奉先尉。男子曹芬兄弟隸北軍,醉暴其妹,父救不止,恚赴井死。參當兄弟重闢,眾請俟免喪,參曰:“父繇子死,若以喪延,是殺父不坐。”皆榜殺之,一縣畏伏。

進大理司直,按江淮獄揚州,節度使陳少遊偃蹇不郊,遣軍吏致問,參厲辭譙讓,少遊慚,往謁參,參不顧即去。婺州刺史鄧珽盜贓八千緡,宰相右珽,免輸其財,詔百官集尚書省議,多希意為助,參獨持法,卒輸入之。遷監察御史。湖南判官馬彝發部令贓千萬,令之子因權幸誣奏彝,參往按,直其侵衊。彝後佐曹王皋,以幹直聞者也。

入為御史中丞,舉劾無所回忌。德宗數召見,語天下事,或決大議,帝器之。然多與宰相駁異,數為排卻,卒無以傷。參由是無所憚,或率情制事矣。時定百官班稟,參嘗為大理司直,故多其入,使在丞上。惡詹事李昇,抑其班在諸府少尹下。中外稍惡其專。

進兼戶部侍郎。民家生豕二首四足,有司以聞,參曰:“此乃豕禍。”屏不奏。陳少遊死,子請襲封,參大署省門曰:“少遊位將相,以艱危易節,上含垢不忍發,其息容得傳襲?”神策將軍孟華戰有功,或誣以反,龍武將軍李建玉陷吐蕃自拔歸,部曲告與虜通,皆論死。參悉治出之,人始屬望。

俄以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,領度支、鹽鐵使。每延英對,它相罷,參必留,以度支為言,實專政也。然參無學術,不能稽古立事,惟樹親黨,多所訁冋察,四方畏之。於是淄青李納厚饋參,外示嚴畏,實賂帝親近為間,故左右爭毀短之。

申,其族子也,為給事中,參親愛,每除吏多訪申,申因得招賂,漏密語,故申所至,人目為“喜鵲”帝聞,以戒參,且曰:“是必為累,不如斥之。”參以情訴曰:“臣無強子姓,申雖疏屬,無它惡。”帝曰:“而雖自保,如外言何?”參固陳丐。

初,陸贄與參不平,吳通玄兄弟皆在翰林,與贄軒輊不得,申舅嗣虢王則之與通微等善,遂共譖贄。帝得其,逐申為道州司馬。不浹,貶參郴州別駕。宣武劉士寧餉參絹五千,湖南觀察使李巽故與參隙,以狀聞,又中人為之驗左,帝大怒,以為外戎臣,殺參。贄雖怨,然亦以殺之太重,乃貶驩州司馬,逐其息景伯於泉州,女尼於郴州,沒入貲產奴婢。帝又殺申、則之及屬人榮,贄固爭:“法有首從,首原則從減。榮與參雖善,然初無僻,數憤有直言,晚頗疏忌,請貶榮遠官,申、則之除名嶺南。”詔可。時宦侍謗沮不已,參竟賜死於邕州,年六十。而杖殺申,免榮死,諸竇並逐雲。

吳通玄者,海州人,與弟通微皆博學善文章。父道瓘,以道士詔授太子諸王經,故通玄等皆得侍太子游,太子待之甚善。始,通玄舉神童,補秘書正字。又擢文辭清麗科,調同州司戶參軍。德宗立,弟兄踵召為翰林學士。頃之,通微遷職方郎中,通玄起居舍人,並知制誥。凡帝有撰述,非通玄筆未嘗慊。

與陸贄、吉中孚、韋執誼並位。贄文高有謀,特為帝器遇,且更險難,有功。通玄等特以東宮恩舊進,暱而不禮,見贄驟擢,頗媢恨。贄自恃勁正,屢短通玄於帝前,斥遠之,即建言:“承平時,工藝書畫之冗,皆待詔翰林而無學士,至德以來,命集賢學士入中草書詔,待進止於翰林院,因以名官。今四方無事,制書職分宜歸中書舍人,請罷學士。”帝不許。通玄怨結,謀奪其內職。會贄權知兵部侍郎,主貢舉,乃命為真。貞元十年,通玄拜諫議大夫,自以久次,當得中書舍人,大怨望。贄與竇參惡,參從子申從舅嗣虢王則之方為金吾將軍,故申介之使結通玄兄弟,共危贄。而通玄以宗室女為外婦,帝知,未及責。則之飛謗雲:“贄試進士,受賄謝。”帝惡誣構,大怒,罷參宰相,逐則之昭州司馬,通玄泉州司馬。又銜汙近屬事,自詰之,不敢答,賜死長城驛。贄遂相矣。

通玄死,通微白衣待罪於門,帝宥之,內懼禍,不敢行喪服。

贊曰:元載、楊炎各以才資奮,適主暗庸,故致位輔相。若其翦閹尹,城原州以謀西夏,還左藏有司,一租賦以檢制有亡,誠有取焉。然載本與輔國以利合,險刻著諸心,溪壑之慾,發乎無厭。炎牽連載勢,興醜裔,秉國維綱,返為載復讎,釋言於君,卒與子並誅,暴先骨,殛命於道,蓋自取之也。夫人多才,未始不為患,故鄷舒以俊死,而鄧析以辯亡。若兩人者,所謂多才者!縉言福業報應,參得君自私,無可論者。《易》稱“鼎折足,其刑剭諒哉!

部分譯文元載的字叫公輔,鳳翔府岐山縣人。

父親名升,本來姓景,曹王李明的妃子元氏得到的賞田在扶風郡,景升主管她的租稅收入,因有功勞,對元妃請求,改姓元。

元載早年成了孤兒,長大後,好學,擅長寫文章。天寶初年,皇帝下詔舉行通莊子、列子、文子的科舉‮試考‬,元載考取了優等,被任命為新平縣縣尉。韋鎰到黔中道去監督科舉‮試考‬、苗晉卿當東都留守,都任命他為判官,逐漸有了名聲。至德初年,江南東道採訪使李希言任命他為自己的副手,升任祠部員外郎、洪州刺史。後入京任度支郎中。奏事捷周全,唐肅宗對他到驚異。多次升官後任戶部侍郎,擔任度支、江淮轉運等使。

皇帝害病了,李輔國當權,李輔國的子是元載家族的女兒,因此互相親近。

遇到京兆尹空缺了,李輔國說要任命元載,元載想當宰相,堅決推辭。李輔國知道他的用意,第二天,任命他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,使職和以前一樣。唐代宗即位,李輔國權勢更大了,多次在皇帝面前稱讚他的才幹,又提升他為中書侍郎、許昌縣子爵。元載因度支事務多,有官員監督管轄,有損威望榮耀,就將全國的錢財和糧食管理權給了劉晏。不久,又任天下元帥的行軍司馬。

強盜殺死了李輔國,元載私下參與了陰謀。於是又勾結宦官董秀,送很多金錢給他,叫他探聽皇帝的想法。皇帝想做什麼,他必定先知道了,揣摩皇帝的傾向,因此沒有和皇帝不相合的意見,所以皇帝任用他毫不懷疑。華原縣令顧繇上奏揭發他家的事,皇帝正靠元載治國,就把他免職為老百姓。魚朝恩驕橫跋扈名震天下,元載和他合不來,害怕他,即使皇帝也懷恨他。元載乘機會上奏殺掉魚朝恩,皇帝還擔心出問題,元載結魚朝恩寵愛的將領作為自己的助手。魚朝恩被殺死了,元載非常得意,更加驕傲放肆了。

當時他草擬的文武官員的功勞有很多錯誤,元載怕有關部門指責,就請求下詔令任命六品以下的官員時,吏部、兵部就附在各等級中一起奏報,不必檢查審核,想用來表示權掌握在自己手裡。他又贊同王縉,請求將河中作為中都,將關中、河東十州的賦稅收到京城裡,選擇五萬士兵駐紮在中都,鎮撫各地,皇帝秋末到中都去,初回長安,可以避開吐蕃入侵。元載自認為奏本呈上就會批准,提前命有關官吏到河中去規劃宮殿,建造私宅。皇帝聽說了,討厭他,沒批准他的提議。

當初,四鎮、北庭行營節度使寄居治理涇州。大曆八年(773),吐蕃進犯分阝寧,有議論的人說京城西邊沒有山河的險阻,而涇州地勢開闊無險阻、駐守無意義。元載曾在西州任官,知道河西、隴右的要害所在,於是對皇帝說:“大唐西部邊境現在潘原,吐蕃邊防卻在摧沙堡,原州在兩地之間,草多水甜,過去的城堡還在,近來吐蕃毀壞它的城牆,拋棄了不佔據它,它的右邊就是過去監牧使曾管轄的地方,塹壕深而且長,重疊堅固。原州雖然降霜早不能耕種,但平涼在它的東邊,只收這一縣的租稅,就能供應充足的糧食。請求把京城西邊的軍隊調去駐守原州,乘機會築城堡,二十天可以築好,儲存一年的糧食。吐蕃夏天到青海邊去放牧,等他們的情報送到,我們的準備都做好了。把郭子儀的大部隊調到涇州,作為主力,派兵駐守石門、木峽、隴山的關口往北直到黃河,都是連接的山嶺險地,敵兵無法逾越。再逐漸駐守鳴沙縣、豐安軍作為他們的輔助,北邊依託靈武五個城,配合他們,之後再攻佔隴右,直到安西,這叫作砍斷吐蕃的腳,國家就高枕無憂了。”他還呈上地形圖,又派官吏偷偷到原州去測量河泉水,計算所需勞力,車輛和取運土的工具都準備好了。

但田神功阻撓這個計劃,他說:“出兵和分析敵情,老將都認為是難事,皇上聽信一個文官的話,讓全國都聽從他,是錯誤的。”皇帝因此猶豫沒有決定。

元載智謀通達果斷,長期受皇帝信任,認為文武才幹沒人比得上自己。在外依靠主書官卓英倩、李待榮,在家裡聽信子的話,放任兒子們接收賄賂。在京城重要部門和各地,都排擠忠臣賢人,提拔貪官小人。凡是想升官送禮,不巴結他的兒子就去拜見主書官。他在長安城中有南北兩座宅院,房屋華麗高大,是當時最好的。他又在近郊修亭觀臺榭,帷幕陳設不需搬動。良田別墅,到處都是,近幾十處;美女藝人,即使皇宮也比不上。皇帝瞭解了所有情況。元載有次單獨拜見,皇帝鄭重告誡他,他傲慢不肯悔改。有位客人寫了《都盧尋木童篇》暗示他已危險了,他被動得淚但仍不醒悟。遇到李少良上奏揭他的醜事,元載發怒了,上奏殺死了李少良。人們走在路上只敢用眼睛示意表示對他的憤恨,但沒人敢再非議他。元載從此除了他的黨羽不再見任何人,原來講仁義的朋友都不理了。

皇帝的惱怒增加了,大曆十二年(777)三月十一,儀仗出來後,皇帝駕臨延英殿,派左金吾大將吳湊逮捕了元載、王縉,關押在政事堂裡。又分別逮捕了他們親信的官吏和兒子們關進監獄。

有詔命吏部尚書劉晏、御史大夫李涵、散騎常侍蕭昕、兵部侍郎袁。。、禮部侍郎常袞、諫儀大夫杜亞審訊,證人罪狀都由皇宮裡的人提供。皇帝還派宦官去當場問一些隱秘的事,他都認罪。於是皇帝下詔命元載自殺,他子和兒子揚州兵曹參軍元伯和、祠部員外郎元仲武、校書郎元季能都被處死了,還挖開他祖父、父親的墳墓,劈開棺材扔掉屍骨,拆毀了他傢俬廟的神主和大寧、安仁裡的兩處住宅,將材料賜給眾臣修理官署住宅,還拆毀他在洛陽的宅院修理苑。

他的子王氏是河西節度使王忠嗣的女兒,潑辣驕橫貪婪,元載管不住她。

幾個兒子都很壞,搜刮錢財沒有止境,輕薄的人為他們效力。他們爭著養藝和小妾,表演滑稽下的節目,家族親屬圍著看而不覺得羞恥。到他們被處死,過路人沒有可憐他們的。抄他們的家,有鍾藥材五百兩,有詔分給中書、門下省的官員,胡椒有八百石,其他東西也和這相當。他的女兒元真一,從小就當了尼姑,被押到宮中嬪妃處做奴僕。唐德宗時,才告訴她元載死了,她哭叫跳腳倒在地上,侍從們呵斥阻止她,皇帝說“:哪有聽說父親去世了卻責備她悲傷的呢?”命令把她扶了出去。

唐德宗被立為太子,確實是採用了元載的提議。興元元年(784),有詔恢復了他的官爵,讓給他改葬。他過去的官吏許初、楊皎、紀忄舀等湊錢把他安葬了,給他賜諡號叫荒,後來改為成縱。

元載垮臺後,董秀、卓英倩、李待榮、道士李季連都被處死。其他和元載好牽連貶官的,如楊炎、王昂、宋晦、韓氵回、王定、包佶、徐糹寅、裴冀、王紀、韓會等共有幾十上百人。

楊炎的字叫公南,鳳翔府天興縣人。

他的曾祖父楊大寶,武德初年任龍門縣縣令。劉武周進攻龍門,他守城戰死了,因此贈官為全節侯。他祖父楊哲,以行孝有名。他父親楊播,考中了進士,但隱居不做官,唐玄宗徵召任命為諫議大夫,他又放棄官職回家奉養父母。唐肅宗時,到他家裡來任命他為散騎常侍,賜稱玄靖先生。

楊炎相貌俊美,風度出眾,文章雄辯華麗,但豪放任。河西節度使呂崇賁提拔他任掌書記官。神烏縣縣令李太簡曾酒後侮辱了他,他命部下將李太簡反綁起來,打了兩百多板子,差點打死了。

呂崇賁喜歡他的才幹,不責問他。李光弼任命他為判官,他不接受。皇帝召他去任起居舍人,他堅決推辭了。父親去世,他在墓邊搭棚子住下,不斷地想念哭喊,有靈芝、白鳥的吉兆出現,有詔在他家住處立牌坊賜匾額。楊炎三代以行孝出名,以至門前樹有六座牌坊,自古以來還沒有過。服喪期滿後,任司勳員外郎,後任中書舍人,又和常袞一起任知制誥官。常袞擅長寫任命官員的詔令,而楊炎擅長寫恩詔,開元以後談到詔命寫得好的,人們都說“常、楊”宰相元載和楊炎是一個郡的同鄉,楊炎又是元載的外甥,因此元載提拔楊炎任吏部侍郎、史館修撰。元載當權,暗暗選擇才能可以接替自己的人,讓他親近自己。開始選中禮部侍郎劉單,但劉單去世了;又選中吏部侍郎蔡邕,蔡邕因罪貶官;後來選中了楊炎,親近重用,沒人比得上。後來元載垮臺了,他被牽連貶任道州司馬。

唐德宗任太子時,聽說了他的名字,又曾得到了楊炎寫的《李楷洛碑》,把它掛在牆上,每天讀它欣賞。到登基後,崔。。甫推薦楊炎可以重用,就任命他為門下侍郎、同中書門下平章事。

按過去的制度,全國賦稅都送左藏庫,太庫每季度上報數額,尚書省比部審核進出,故沒有隱瞞。到第五琦任度支、鹽鐵使,京城裡的大將不斷索取,第五琦無法止,就把所有賦稅都放進宮內大盈庫。皇帝認為支取方便,就不再出了。從此全國賦稅成了皇帝的私人財產,官府不能掌握盈餘虧損。而宦官以各種名目管賬目的有三百人,在裡面偷拿,互相勾結不能改變。到楊炎任宰相,對皇帝說:“賦稅是國家的本,人民的命脈,國家安定動亂貧窮富裕與它相聯繫。前代做臨時措施,命宦官擔任管理,故小小宦官掌握了國家的命脈,多和少、盈餘和虧損,即使重臣不能知道,因此無法規劃國家的安排。皇上品德最高尚,一心關心人民,比較存在的問題,沒有比這更嚴重的。我請求把賦稅收入移到宮外,劃歸有關部門管理。算出宮中開銷一年是多少,按數額提供,不敢欠缺。像這樣,才能評論朝政利弊,請皇上審查。”皇帝聽從了他。就下詔命每年按足數撥大盈庫,度支先奏報全國收入數。

當初國家規定有租庸調法,從開元后太平時間長了,不清查戶口土地,記載混亂。人口動死亡,土地易主,貧富改變,都和以前不同了,但戶部每年按舊有記載呈報。還有駐守邊境的士兵,按規定免去租、庸,六年退役。唐玄宗進攻異族,駐守邊境的士兵死了很多,邊境將領忌諱失敗不報告死亡,因此戶口沒有註銷。天寶年間,王釒共任戶口使,一心搜刮民財,認為戶籍有,人能到哪裡去,這是逃避不,就查舊有記載,扣除六年應免的,累計三十年,追收租、庸,人民痛苦而沒地方申訴,因此法制混亂。至德年以後,國內戰亂,加上天災疾病,勞役繁多,人口減少,租稅無著落,軍隊和國家的開支,依靠度支、轉運使;各地駐軍,又各自依靠節度、都團練使。收賦稅的部門有幾個,互相不能管轄,因此制度大亂。中央不能審查各使,各使不能審查各州。

各地貢品租稅,都收進了他們自己的倉庫,掌權和狡猾的官吏,都在裡面做假,假託上繳,實際貪汙盜竊的,往往不計其數。河南、山東、荊襄、劍南駐紮大量軍隊的地方,都把大量收入留給自己,國家收入很少。向人民徵收的稅共有幾百種,廢棄了的不停收,重複的不去掉,新舊累積,沒有止境。老百姓盡了血汗,賣骨,不斷地納,不得安寧。官吏靠他們的苛刻,勒索人民。富裕人家多男丁的,往往因任官、讀書、當僧人道士免,貧窮沒有收入的就要按丁納稅。皇帝越是免稅,老百姓的賦稅越多。因此全國貧困的人,都四處,住在本地的不到百分之四五。

楊炎想改變這弊端,就請求用“兩稅法”來統一稅制。所有勞役的費用,賦稅的納,先計算出數額再向人民徵收,據開支決定收入。住戶不論土著或客居,按現所在地登記;人不分中男或成丁,按貧富分等級。不定居而販運的人,在所在的州縣納三十分之一,掌握他們的負擔和居住的人相等,讓他們沒有特別的好處。定居者稅,秋夏徵收兩次,情況有不方便的分三次。過去的租、庸、雜役都廢除了,但成丁的數不改,田地收稅,全以大曆十四年種田的數額為基準,平均徵收。夏天收稅六月截止,秋天收稅十一月截止,年終憑戶數和賦稅的增加和失來決定官吏的提升和降職。由戶部尚書和度支總管。皇帝認為好,下詔令通知朝廷和各地。議論的人阻攔責問,認為租庸制實行了幾百年,不能輕易改動,皇帝不理會。全國人果然認為好,從此人民不按籍貫而按居住地收稅。沒增加稅額但國家收入增加了,沒有固定戶籍但人口多少都清楚了,官吏不督查但沒人敢取巧。從此國家財權,才由朝廷掌握了。

楊炎從嶺南入京執政,用獨特的見解開導皇帝,朝廷內外一致希望他成為好宰相。過了幾個月,崔。。甫病了,不能管事,喬琳被免職了,楊炎獨自掌管國家大政,就把崔。。甫的很多做法改變了,又削減了維護元陵的人數和優待,人們開始不滿。他又請求挖豐州陵陽渠,徵發京城郊縣的人民服役,街巷一片騷動,最終沒修成。

元載的恩,想報答他,這時又提議築原州城,節度使段秀實說:“守邊禦敵,應慢慢謀劃,現正是農忙時節,不能匆忙開工。”楊炎發怒了,調段秀實為司農卿,命。。寧節度李懷光監督築城,派朱氵此、崔寧率軍各萬名在兩邊警戒。詔書頒下後,涇州軍隊憤怒地說:“我們為國家防守西部邊界十幾年。開始在。。州,種田養蠶才安居了,卻遷到這荒涼的地方來,披荊斬棘,建成了城堡,卻又把我們派到境外,為什麼要到那裡去呢?”加上李懷光執法嚴厲,全軍都怕他。副將劉文喜利用士兵的怨恨,就上奏請求派段秀實、朱氵此任節度使。皇帝下詔以朱氵此代替李懷光,劉文喜不執行詔令,關上城門抗拒,把兒子送到吐蕃去做人質求援。當時正是炎熱乾旱,人心騷動,百官都請求赦免劉文喜,皇帝不理睬。下詔書減少自己的服裝車馬供應軍隊,並督促出兵涇州,士兵應發季服裝的都立即賜給。命令朱氵此、李懷光帶兵攻打涇州,築營壘包圍了涇州。偏將劉海賓殺死了劉文喜,獻上他的頭,涇州平定了,但原州城終於沒能建成。

他又因為劉晏審判元載,自己牽連貶官,就把劉晏貶到忠州,任命庾準為荊南節度使,誣陷並殺死了劉晏,中央和地方的官員都恨他。李正己上奏問劉晏的罪名。楊炎害怕了,就派心腹分別去各道:裴冀出使東都、河陽、魏博;孫成出使澤潞、磁邢、幽州;盧東美出使河南、淄青;李舟出使山南、湖南;王定出使淮西。

稱作宣,其實是為自己辯解,說“:劉晏過去曾附和姦臣,想立獨孤妃為皇后,皇帝自己厭惡他,不是別的過錯。”皇帝聽說了,派宦官到李正己那裡去核實這些話,回來報告說確實如此,因此皇帝討厭他了,但還沒有發作。

遇上盧杞任門下侍郎、同中書門下平章事,提升楊炎任中書侍郎,共同執掌朝政。盧杞不擅長治學和寫文章,相貌又醜,楊炎瞧不起他,稱病不和他一起吃飯,他心裡也記恨。按過去的制度,中書舍人監督尚書省六曹,評議奏章報告。

開元初年,廢除了這一職務。盧杞請求恢復,楊炎堅決認為不行,盧杞更生氣了。就又秘密告發主書官的過失,要罷官。楊炎說:“主書是我的部門的官員,我將自己處罰他,為什麼侵權呢?”當初,楊炎回朝中任官時,路過襄州、漢水,因此勸梁崇義進京朝拜,後來又派李舟去邀請勸說他,梁崇義更不安了。到他反叛了,論事的人歸罪於楊炎,認為是把他反了。皇帝想命淮西節度李希烈率各軍去討伐,楊炎說:“李希烈開始給李忠臣做兒子,後趕走李忠臣奪了他的職位,這樣的人能重用嗎?平時沒有一點功勞,就傲慢不聽命令,假如討平了叛賊,皇上怎麼制服得了他?”皇帝不能說服他,發怒說:“我已經答應他了,不能不守信用。”於是任用了李希烈。皇帝又曾問百官中誰能擔當重任,盧杞推薦張鎰、嚴郢,但楊炎推薦崔昭、趙惠伯。皇帝因為楊炎論事虛浮,就貶他任尚書左僕

謝恩後,在延英殿議事出來,他不到中書省去,盧杞發了怒,更想搞垮他了。

此前,嚴郢任京兆尹,不附和楊炎,楊炎指使御史張著彈劾他,免去了他兼任的御史中丞。源休和嚴郢不合,楊炎把他從被放的人提拔為京兆少尹,讓他窺探嚴郢的過失。源休反而和嚴郢好了,楊炎發怒了。遇上張光晟計劃殺死回紇首領,就派源休到回紇出使。嚴郢因丈量土地不準確被判罪,貶為大理卿。到這時楊炎罷相,他的兒子楊弘業受賄並行為不檢點,因此盧杞提升嚴郢為御史大夫來審訊他,又審出了別的問題。趙惠伯任河南府尹時,曾經購買了楊炎的私宅做官衙。御史彈劾楊炎任宰相官員買私宅,賣了高價。盧杞把大理正田晉叫來討論罪名,田晉說:“宰相對百官是監管,得好處,罪該免官。”盧杞發怒了,把田晉貶為衡州司馬。因此定罪為監守者自己偷盜,判絞刑。開元年間,蕭嵩曾在曲江南測量,想建家廟,後認為是皇上游玩的地方就放棄了。後來楊炎又佔據建了家廟,有傳言說:“這地有當王的風水,所以楊炎佔據了它。”皇帝聽了,大怒。遇到審訊判決報上了,皇帝下詔命三司共同複查,貶楊炎為崖州司馬,同正員。還差一百里沒走到,又把他殺死了,享年五十五歲。趙惠伯被貶為多田縣尉,後也被殺死了。

當初,楊炎假裝有志向節,很有名氣,因附合元載被判罪,不久又當權,但心懷嫉恨,不能自制。一點小事都必定要報復,為自己膽大妄為,終於因此惹禍。他從道州回京時,家中人要將綠官袍和竹笏丟了,楊炎制止說:“我是嶺南一個被放逐的臣子,破格提拔,能長久嗎?有特別福分的人,也有特別的災禍,怎能丟掉這些呢?”到貶官,重穿了舊官服。很久以後,皇帝下詔恢復了他的官職,賜縊號為肅愍,尚書左丞孔蝞上奏反對,改為平厲。

[章节报错] [推荐作品] [更多相关作品]
目录
肉便器 #綠帽(1) 母女花 #姐妹花 #無綠(1) 藥物(1) 偽娘(1) 好文筆 #女性視角 #破處(1) 小馬拉大車 #性奴(1) 快穿(1) 姐妹花 #NTL(1) 母女花 #調教(1) 全家桶 #NTR(1) 目前犯 #熟女(1) 女性視角 #墮落(1) 異世(1) 異國(3) 靈異(1) 好文筆 #監禁(1) 改造 #骨科(1) BE(1) 戀足(3) 異世界 #後宮(1)
大家正在读

本站所有小说为转载作品,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,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。

私藏小說網 | 
Copyright © 私藏小說網(2024) 版权所有